2023-04-07来源:河北日报作者:祁红梅 张路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
深刻理解和把握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通行做法,目前正在从紧密结合迈向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内涵,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多主体、多要素、多链条深度相融,实现价值共创的化学反应。首先,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多主体围绕创新目标,不断突破原有组织边界、地域差异和信息壁垒,形成的多组织合作创新模式,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其次,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动态过程,需要统筹和引领项目、基地(平台、设施等)、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体系化配置,以合理要素集聚催生重大重点突破。再次,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度渗透与多向互动的创新活动,具有智力高度密集、资源高度集中、技术高度集成、生态高度复杂等特点,亟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难点堵点,培育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是顺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主动作为,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抉择,对释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加速渗透融合,技术创新愈发呈现出多点迸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新特征。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迫切需要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打破组织、领域、地域界限,构建横向覆盖多学科领域、纵向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交叉领域融合创新。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是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的根本途径。科技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核心技术则是大国博弈的利器。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锻造大国重器,关乎我国产业发展和国家发展安全。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瞄准“卡链”“断链”的产品和技术,聚力破解技术瓶颈,是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根本途径。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是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产学研深度合作肩负着助推创新与产业迭代双加速的全新任务和使命。产学研深度合作,有助于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使科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强化企业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活跃于经济和技术主战场,在洞悉市场机会、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自发创新求变、创造社会新需求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原动力。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必须强化企业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中的主体地位。
构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制度规则。要从管理制度、分配方式、引导政策、政府投入、组织模式等方面,系统构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制度规则,明确企业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和定位,提升企业全过程各环节的参与程度。要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科技创新决策机制,加强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
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强化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的联合攻关模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推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开展研究。
推动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协同高效创新。大企业具有平台、资金优势,中小微企业具有创新灵活性强优势,要积极推动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融通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要强化大企业主动开放融通和中小微企业主动融入融通的意识,拓展和畅通信息、创新交流对接渠道。强化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等要素支持,形成推动大中小微科技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推动创新要素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中互补共享
产学研合作的过程是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重新配置和动态优化的过程,需要畅通资源配置渠道、激发资源流动活力,引导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和主导产业汇聚。
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资源信息对接渠道。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桥梁,完善各主体间的反馈和匹配机制,实现创新资源信息对接多样化、定期化和精准化,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长期聚合发展态势。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成果信息检索、挖掘等增值服务,建设集政策服务、研发中试、市场对接、法务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完善创新人才向企业汇聚的激励机制。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建立以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创新科技人才持股制度。探索建立“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多方赢”的人才共享模式,解决企业高水平科技人才紧缺问题。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特色研究院、交叉学科实验室等,加快培养高精尖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营造促进人才流动的机制和环境,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在高校院所任教、专家学者在企业兼职的双向交流机制。
加强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金融支持。针对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鼓励引导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注重发挥金融机构、各类创业基金的积极性,以风险投资、股份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引导设立企业与高校院所融合创新的专项资金,推动设立创新联合体建设基金,支持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项目。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中融合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在产学研合作中,打通各链的堵点,实现各链间的融合贯通,形成点、链、网多层次的相互支撑和良性循环,打造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瞄准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进行补链、强链。积极开展产业链构成和产业融合载体分布梳理,着力补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形成高质量的产业链;紧紧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布局和需要,梳理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通过高能级的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强化多链融合的专业化服务支撑。围绕创新链不同环节,合理分配创新资金,以资金为牵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和引进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复合式专业人才,以高水平的人才链为创新链产业链提供人力支撑。在重点领域建设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等,实现资源聚合和多链融合的催化创新反应。
打造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点,深化“放管服”改革,系统构建创新创业全流程服务链条,营造有利于多链深度融合的环境,走出一条市场出题、政府立题、多主体协同破题、多链融合联动共同答题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之路。建立多链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多主体有机协同、深度融合。
(作者分别为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副教授)